青春,是朝氣蓬勃的力量,是勇于擔當的勇氣,更是為夢想拼搏的執著。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愿者服務隊隊員回信中強調,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青年,他們以青春為筆,以汗水為墨,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他們或在施工現場筑橋修路,或在科研一線潛心鉆研,或在項目管理崗位統籌謀劃。他們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集團公司的發展事業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深刻內涵。
為了更好地展現路橋青年的風采,傳遞他們的奮斗精神,集團公司特推出“激揚青春,奮進路橋”專欄,讓我們一起聆聽路橋青年的聲音,見證他們的成長,感受他們的力量。
2021年2月,我有幸成為黃河路橋的一員,自此正式肩負起路橋人的使命與擔當。從施工員到項目工程部部長,四年半的時間,我始終保持著學習的熱情,不斷探索、不斷前行,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集團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魏華西路北段工程是我入職后參與的首個項目。當時,項目工期緊任務重,作為一名經驗尚淺的“市政新手”,最初確實有些無從下手。但我很快調整了心態,在辦公室里,我仔細研讀每一張圖紙;在施工現場,從開挖到回填,從路床整理到面層瀝青攤鋪,我認真觀察每一道工序。遇到實在不明白的地方,我便積極向經驗豐富的同事請教。經過四個月的努力,我不僅掌握了市政施工的相關技術,也適應了公司的管理模式,邁出了我市政建設生涯堅實的第一步。
2022年黃河大道攻堅戰期間,我的黨員身份成為了胸前最閃耀的徽章。我始終以黨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沖鋒在前。施工隊伍人員流動性大,在疫情防控最嚴峻的時候,我主動搬進工人生活區兩個月,每日身著防護服完成測溫消殺、人員動態核查等工作。我還組織觀影活動,和工人們談心談話,幫助他們緩解焦慮情緒,確保了防疫期間的隊伍穩定。在現場施工中,我充分發揮自己在地基與基礎工程方面的專業優勢,采用獨創的“坐標高程圖+開孔單”管理模式,精準指導了710根支護樁的施工,其中650根差異標高樁實現了零誤差。2022年寒冬臘月,為了搶抓工期,我冒雪駐守現場,與工人同吃同住,日夜奮戰,最終保質保量地完成了支護樁節點任務。在黃河大道的65節段攻堅階段,我堅決執行集團公司及項目部的計劃安排,積極在現場統籌謀劃,帶領施工組晝夜鏖戰。38天,我們完成了4.57萬方土方開挖及邊坡支護;緊接著,又在30天內高效完成2100噸鋼筋綁扎和1.18萬方混凝土澆筑。通過科學調度,實現了飽和施工,最終提前31天完成了中石化加油站拆除后的主體結構建設,為項目全線貫通掃清了最后障礙。
施工一線的忙碌不僅沒有磨滅我對技術創新的熱情,反而讓我對技術工作的追求更加執著,在黃河大道工程工作期間,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先后獨立完成了三項實用新型專利,參與完成的QC成果獲得省級一等獎,還參與完成了兩項市級工法,切實為集團公司的科技創新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2024年10月,我迎來了新的挑戰——擔任市中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項目工程部部長。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與以往市政的工程不同,它具有點多、面廣、活雜的特點,涉及三個街道13個社(小)區,僅節能保溫改造的樓棟就有62棟,施工高峰期88臺吊籃10臺曲臂車同步施工。作為濟南市重點民生工程,舊改項目對安全、質量和工期的要求都非常高,對我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我深知,每一面斑駁的老墻改造,都承載著千家萬戶的期盼;每一處管網的更新,都關系著城市的發展與活力。我將以此為契機,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以最飽滿的熱情和最嚴謹的態度完成這項使命,讓民生工程經得起群眾的檢驗和時間的考驗。我愿以工匠精神精雕細琢,讓這些老舊的街巷重新煥發生機,成為百姓的幸福家園。
在工地現場,眾多的稱呼里,我最珍視的便是那一聲“李工”。這個稱謂于我而言,不僅代表著工程師的職業身份,更象征著工匠精神的傳承與使命。從市政新兵到項目骨干,肩頭的責任在變,但“建市民滿意路,架百姓放心橋”的追求始終未變。在集團公司“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指引下,我將繼續以大地為紙、以汗水為墨,在新時代基建征程中書寫建設者的擔當,為城市的發展添磚加瓦,為百姓的幸福生活貢獻力量。
推薦新聞